Skip to main content

「设计中国北京」展会资讯

darkgrey background

06/09/2021

重磅丨WAD联手设计中国打造全新豪宅概念空间

重磅丨WAD联手设计中国打造全新豪宅概念空间

犹记得今年6月,整个设计行业的目光都聚焦在上海,共同关注“设计上海”回归上海世博展览馆。WAD也在四天的展期中,深入展会的每个展台与特别策划区,探索感受可持续设计的新意与魅力。

dsscbwad

随后的两个月内,WAD一直在与“设计上海”的主办方柯莱睿沟通,发现我们在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理念有诸多契合之处。由此我们共同发起了豪宅可持续设计的讨论话题,并计划在9月“设计中国北京”的展会现场开设FEATURE特别策划空间。

邀请2021WAD世界青年设计师大会主席冯智君老师担任主设计师,知名设计师丁立任老师担任助理设计师,联合全球顶级家居品牌一同打造“WAD豪宅精造空间——By Nicholas Fung”,旨在展现真正的奢华空间,带领观众体验回归环保与健康的豪宅,唤起人、建筑以及自然的本质联结。

奢华空间内的稀缺资源

《道德经》有言:“少则得,多则惑”。主设计师冯智君老师认为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变迁,自然、人文、历史等都是无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倾注大量人力、财力的豪宅像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也同样具有无可复制性,但豪宅作为住所,远不止奢华的空间,更需要以人为中心,融入真正的稀缺资源。

过去100年里诞生了90%的人类建筑,而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中约占40%。即使不考虑长久的未来,人的一生中也有90%的时间穿梭在各种建筑中。人们所居住的建筑正在以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居民们,以及下一代的未来。真正的稀缺资源,本质是人的健康,而以人为中心的豪宅设计也应始于健康。

当前,世界正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挑战,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WAD豪宅精造空间——By Nicholas Fung”希望通过建筑重拾人与自然的联结,达成人、建筑、自然的共生与平衡,在冯智君老师的精巧构思之下,将“可持续之美”呈现在空间中,引领真正的全新奢华未来生活方式。

以材料还原时间记忆,在自由流动中致敬经典

whatiswad

基于对自然的崇尚,空间设计遵循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之美。通过水泥标准模块拼接而成的墙体,在380多平米的空间,通过墙体分割成三个封闭式体量空间和四个半开放式灰空间。丁立任老师对墙体进行了独特设计处理,打造传统建筑的全封闭式围合空间,在每面墙四个角预留30厘米,形成自由的空间。通过打破墙面边界,形成一个模糊的空间,以向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自由立面和建筑大师赖特流动空间的空间观致敬。

整个空间采用水泥回应建筑空间的纯粹性,在唯一的材料中,通过艺术留白表达中回归自然初心。正如《道德经》所说:“少则得,多则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其浏览碎片化的无效信息,不如坐下来安静地看一本经典之作,而建筑的材料亦然。

在制作上,使用洞石荒料制作道具,回应时间、记忆和自然。洞石是一个有几亿万年历史的天然环保材料,留存时间的记忆。

 

认同真正的稀缺价值,寻找品牌的一致理念

真正的豪宅不仅仅限于物质层面,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美。WAD通过建筑与自然进行连接,在低能耗下依然实现建筑的舒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清洁能源,达成人、建筑、自然的共生与平衡,打造真正奢侈的健康、环保自然豪宅。

相信站在顶级豪宅高度的品牌,也与WAD有共通的理念,愿与我们一同呈现奢华空间新概念,深化设计师、施工方以及业主等对可持续豪宅设计的认知,推动豪宅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于设计师

冯智君 Nicholas Fung

fengzhijun

冯智君先生来自马来西亚,在伦敦、吉隆坡、迈阿密和上海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创办了艺臻设计工作室(EZHEN DESIGN) 。

在这几年中艺臻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项目——酒店、餐厅、高级定制公寓等,例如:缦合北京高级公寓、北京绿地定制公寓、融创外滩一号、宁波象山整体规划、北京黄埔会餐厅以及其他各类项目。

冯智君先生曾就职于 Dennisto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在此工作的八年间设计和创造了酒店行业的新一代的精品酒店。期间设计创作了:迈阿密,The Setai 酒店;拉萨瑞吉酒店;北京颐和安缦酒店;杭州富春山居度假村;三亚凯悦(Park Hyatt)酒店等一系列知名酒店作品。


丁立任

dingliren

极舍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 创始人

从业十五年,发展前期专注于五星级酒店设计,参与和积累了大型公共空间丰富的设计管理经验。

2016年丁立任先生开始聚焦于设计领域的垂直细分,专注于产品和住宅空间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如何把设计产品化,并把产品前置于设计前端,让产品与设计更好的落地呈现。在上千平米的大宅领域,利用酒店设计的宏观视角来审视整个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体验和动线规划。同时回到建筑的原点开始梳理,抵抗地产时代的设计逻辑,思考“形式的消去,构筑的追寻”,探索建筑和空间内在的秩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