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25健康人居设计论坛日程

darkgrey background

Loading
04/06/2025
  1. 2025年是Gensler连续第二十年发布《全球办公空间调研报告》。基于过去二十年办公空间演变的深刻洞察与详实数据,本报告对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办公空间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容器,而是一个人们心之所向的目的地;空间设计也将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驱动员工表现、提升忠诚度的核心引擎。秦振晖将在演讲中分享Gensler最新发布的全球《办公空间调研报告》核心成果,并结合数据,探讨未来一年内 ...
  2. 本次讨论将聚焦科研工作环境中的人性化视角,强调关注科学家身心健康与实际需求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以下三个方面:

    1. 面向未来的设计方向:构建灵活且富有弹性的科研空间

    2. 科研工作的模式革新:重塑未来科研人员的工作体验 

    3.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多感官空间激发科研创新潜能

  3. 本环节将探讨"再平衡行动"的核心理念——如何在技术革新浪潮中重构发展天平。我们将解析智能创新、生态责任与人文关怀的协同之道,分享如何通过跨学科协作打造包容性解决方案,使科技进步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与地球永续。
  4. 主要观点:

    1. 城市更新、城乡融合等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建筑应主动回应这一趋势,在存量空间中续写记忆。

    2.  未来建筑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物理空间,而是基于人的需求与体验,打破边界,走向复合、开放、多维互动。

    3. 设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社会性,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幸福生活,并在文化、经济、社会层面释放建筑的能量。

  5. say所做的的办公空间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人的体验为最优,希望通过设计,找到实用与舒适的平衡点。不论是高楼大厦中的办公空间,还是充满活力的生态商圈,通过空间的设计布局,优化人在办公空间中的感官体验。

    1. 将办公室“自然”地置入场景中

    2. 打破办公的边界,让休闲与办公共在一处,空间包容多重功能属性

    3. 平衡设计美学与使用属性,消除形式主义,让空间服务于人

  6. 在此次演讲中,Diego 将分享关于“功能中的趣味”理念的深刻见解,这是他作为设计师和社会设计讲师的核心哲学。观众将被鼓励去构想更加包容且互动的空间,以激发创造力和思考。
    通过他工作室的案例研究,Diego 将展示其核心设计原则如何在不同的创意领域中得到应用,以提供独特且不妥协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祉。
    要点:
    1. 情感驱动

    2. 趣味即功能

    3. 互动创造联结

  7. 在职场转型的新浪潮中,办公空间绝不只是落于纸面的规划图,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工作体验系统。本场分享将聚焦于: 

    1.趋势洞察:办公场所从“硬性蓝图”迈向“弹性转型” 

    2.策略与科技赋能:从支持到驱动的角色转变,推动办公体验不断迭代升级 

    3.实践案例分享:空间如何作为载体,驱动体验革新与组织成长

  8. 案例研究:旧金山市中心大面积办公空间再利用的新原型。

    新冠疫情给我们对工作场所的看法带来了巨大的颠覆。世界各地的公司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新常态。HOK 是一个由设计师组成的集体,他们参与了从室内设计到建筑和城市设计等一系列项目,他们发现,企业所渴望的不仅仅是弄清混合工作方式会如何改变他们对工作场所的看法。他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重新定义或加强企业文化,与客户和员工建立新型社区的机会。科技发展和疫情的影响使许多公司不再将办公室仅仅视为每天8小时坐在办公桌前的地方。这也迫使城市重新思考市中心那些空置的大型办公楼,以及如何重新利用这些空间来打造更具包容性和活力的社区。

  9. 在当下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工作生活中,办公空间的使用已占据人们每天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办公空间不单只是承载企业集体的容器媒介,更是人群停留及连接的另一个”第三空间“。设计在讲述理念的同时,更应以当下即未来的人群体验为思考点,让舒适的空间设计及体验,创造良性可持续得赋能型空间。

    1. 在理性和感性中,创造愉悦的办公体验

    2. 让弹性的设计,持续赋能空间及人群

    3. 设计演绎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及品牌精神

  10. 1. 空间设计与心理体验的双向塑造

    2. 文化符号与情感连接的显性表达

    3. 成本控制与理想化设计如何平衡?

05/06/2025
  1.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办公空间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成为激发创新、塑造企业文化、推动协作的重要引擎。本次演讲将结合前沿案例,探讨从超高层到高新技术办公园区、从城市地标到室内设计,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办公空间如何通过创新设计,为企业和员工打造更灵活、多元、可持续的工作体验,激发无限创新可能。

    1. 重塑边界,激活户外空间

    2. 突破传统,赋能产业创新

    3. 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吸引力

  2. 在“多元、公平与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简称 DEI)成为全球重要社会议题的当下,建筑作为社会空间的生产者,如何回应这些理念,正逐步成为设计实践的新焦点。本讲座选取刘宇扬建筑事务所的三个代表性项目:深圳龙岗河碧道馆、上海喜岳投资总部办公室、以及上海曹阳百禧公园,从公共、私域与社区角度出发,探讨 DEI 在不同尺度与语境下的建筑回应。     •  ...
  3. 本环节将围绕探讨工作场所设计在优化员工整体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指出当今工作场所的表现,不仅取决于空间对员工工作效率高低的影响,更与其满意度和参与度息息相关。在未来工作场所中,将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DEI)理念融入其中,将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最终营造出一个让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的理想办公环境。
    1. 工作场所表现:效率与体验的平衡

    2. 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DEI):提升员工体验的关键

    3. 创新设计:为卓越体验赋能

  4. 1. 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

    2. 身份的空间化 

    3. 作为公司的一部分
     

  5. 科技和绿色并行,这是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的趋势。科技如何运用到办公环境,反哺服务员工?办公空间与科技和自然间如何平衡发展?真正的绿色建筑是什么样的?绿色办公空间对企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6. 本演讲将以平安财险大厦、字节跳动北京总部与上海国华金融中心为案例,探讨在高密度城市中如何构建具备生态韧性与人文温度的可持续办公空间。从嵌入自然系统、引入智能响应,到链接城市语境与文化认同,这些项目体现了AI Planetworks以整体设计思维推动办公场所从“物理容器”向“生活生态”的转变。我们相信,真正面向未来的办公空间,不仅需减少环境负荷,更应激发人与城市、技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三个主要观点 ...
  7. 上海可持续设计的新标杆,探索绿色之境

    1. 博华广场 的可持续性特点

    2. Hines ESG 计划

    3. T3 - 未来建筑技术和谐共生

  8. THE SOURCE项目对现有高层塔楼的改造是城市更新和循环经济的一个杰出例子。通过工作与生活的融合概念和以人为本的方法,整合了混合功能和灵活的工作环境。该设计以创新元素为特色,应用先进的能源效率技术和多种可再生能源,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9. Jeff现在是一名摄影艺术家,他与Saint-Louis合作在香港举办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摄影展,他用独特而富有诗意的镜头捕捉了Saint-Louis-lès-Bitche的自然奇观、文化遗产和精湛的水晶制作工艺。他会以建筑师和摄影师的角度,解析他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的看法。
06/06/2025
  1. 1. 如何衡量健康?

    2. 建筑与神经科学

    3. 通过设计创造健康

  2. 在旅游和酒店行业中,人类健康与福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趋势之一。在打造能够反映消费者对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需求的目的地时,采用整体性、高度以用户为中心且沉浸式的策略至关重要,这需要结合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体验设计策略。在Hannes的演讲中,他将介绍一些具有启发性、代表性的设计与思考,涵盖以下内容:

    1. 促进健康:设计与健康的融合

    2.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打造独特的、以自然为导向的健康体验

    3. 设计的重新思考:可持续性与奢华、科技与体验

  3. 1. 未来医疗康养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启发

    2. 参与式规划设计

    3. 提升人本健康环境

  4. 以“让设计趋向善意,让形式追随情感”的总设计观出发,引申出针对康养设计的7个设计策略:
    1、疗愈感官设计超越功能健康体验。2、从功能空间到健康仪式场所。3、从健康功能到情感激励。4、从睡眠功能到再生体验。5、从治疗功能到情感滋养。6、时间维度的健康设计。7、特殊需求的善意设计。
  5. 1.用趣味消解医疗的焦虑

    2.用科普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

    3.用艺术唤起情感的共鸣
     

  6. 本议题聚焦设计学、社会学与康养产业的交叉点,探索以“人本设计”回应老龄化社会痛点,为未来康养空间提供兼具功能性、情感价值与可持续性的创新思路。

    1. 城市型、乡村型或社区型?

    2. 可持续性与运营模式

    3. 科技赋能与人性化体验


 

 

*请注意:本页内容可能会更改,“设计上海”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上述变更而引起的任何不便。